《重点产业链高水平发展观察》系列报道_履带加热器_ballbet贝博网站官网_贝博在线登录
欢迎光临~ballbet贝博网站官网_贝博在线登录厂官方网站

履带加热器

当前位置:首页 > 产品展示 > 履带加热器

《重点产业链高水平发展观察》系列报道

时间: 2024-02-12 00:52:19 |   作者: 履带加热器

  制造业振兴是山西产业转型的主攻方向,产业链“链长制”是制造业振兴的重要抓手和平台。省委、省政府提出以推行“链长制”为抓手,以做强“链主”企业为依托,培育重点产业链,夯实产业链基础,加速建设竞争力强、地域特色鲜明的本土产业链,为加快推进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提供新的动力支撑。本报从今天起推出“重点产业链高水平发展观察”专栏,通过记者蹲点式调研采访,围绕我省确定的重点产业链推出系列深度报道,全面报道和反映各重点产业链补链、延链、建链、强链的强劲态势、典型做法与经验,着力为全省产业链高水平质量的发展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敬请关注。

  从成功开发北极圈内中俄能源合作项目管材,到产品接连应用国家重大航天工程关键结构部位;

  从手撕钢、笔尖钢、高端碳纤维,到双相钢、无磁钢、轮轴钢……太钢的名字,一次又一次镌刻在特钢材料的华彩史册上。

  3月19日,太钢集团嘉宾云集,我省举办特钢和特种金属新材料产业链招商大会,围绕交通、装备、汽车、新能源、不锈钢深加工等领域开展招商引资推介,着力引进国内优势企业赴并投资建设,不断补链延链建群,推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以太钢集团为链主企业,我省从链主企业龙头带动、链上企业协同联动、政府部门服务推动等方面入手,三方形成工作合力,祭出重拳打造“一企带一链,一链成一片”链式集群经济,助推上下游企业“抱团”成长,全力推动特钢材料全产业链做大做优做强。

  特钢又称为特种钢或特殊钢,是指那些由于成分、结构、生产的基本工艺特殊而具有特殊物理、化学性能或者特殊用途的钢铁产品。

  特钢材料是我省的传统优势产业,小到一枚硬币,大到重型设备,随处都能看到它的身影,有力支撑着我省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

  去年6月,全省特钢材料产业链工作推进会在太钢集团召开。省工信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闫林表示,目前我省已初步形成了以“链主”企业中国宝武太钢集团为核心的上游资源开采和中游特钢制造,以太重、晋西车轴等为重点的下游精深加工及装备制造在内的相对完整的特钢材料产业链。

  省工信厅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我省特钢材料产业链主要环节为:铁矿石—特钢—零部件—整机装备。上游主要为原料制造,中游主要为特殊钢冶炼及压延加工,下游主要为零部件加工、装备制造。到2022年底,全产业链营业收入预计达800亿元,到“十四五”末,突破1200亿元,产业链各环节不断强化。

  目前,我省特钢材料产业链现有27户企业,链主企业1户,链核企业5户。凭借在不锈钢材料领域的突出优势,太钢集团作为链主企业主要生产不锈钢、硅钢、车轮钢、车轴钢等产品。

  太钢集团作为中国宝武不锈钢产业一体化运营的旗舰平台,长期专注于发展以不锈钢为主的特殊钢,建有先进不锈钢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理化实验室等创新平台,拥有800余项以不锈钢为主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专有技术,主持或参与完成我国超过70%的不锈钢板带类产品标准。

  目前,太钢集团已形成以不锈钢、冷轧硅钢、高强韧系列钢材为主的高效节能长寿型钢铁产品集群,不锈钢产品涵盖板带型线管全系列、超宽超厚超薄极限规格,笔尖钢、手撕钢、核电用钢、铁路用钢、双相不锈钢、新能源汽车用高牌号硅钢等高精尖产品享誉国内外,产品先后获得中国工业大奖、全国质量奖等多项荣誉称号。

  作为“链主”企业,太钢集团按照“强龙头、延链条、建集群、夯基础”的发展思路,积极落实“链主”企业工作职责,以规划为牵引、以项目为龙头、以招商为抓手、以强链为根本,充分的发挥“链主”企业的资源综合优势和表率引领作用,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一同努力,快速补链、深度延链、持续强链,全力促进我省以不锈钢、硅钢、车轮钢、车轴钢为主的特钢材料产业集群集聚式发展,不断在提升产业链规模和本地配套能力、增强产业链稳定性和竞争力上下足功夫,打造世界领先、国内一流的高质量特钢材料产业链和生态圈。

  人才是发展的第一资源,针对发展短板和薄弱环节,我省将组建特钢材料产业链专家支撑队伍,积极组织研发技术、品牌建设、市场推广、金融服务、管理咨询等方面具有较强影响力的专家召开钢材料产业链专家研讨会,为特钢材料产业链发展出谋划策,推动产业链整体发展。

  明明是一卷钢材,展开后却薄如蝉翼,用手轻轻就能撕开,被形象地称为“手撕钢”。从“高大上”的航天航空、高端电子、新能源领域,到眼下时兴的折叠屏手机里都有它的身影。

  初春时节,太钢精密带钢公司车间内一派忙碌的景象,职工们正在以饱满的工作状态,努力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的不可能。“明星产品”手撕钢就诞生于此。

  “多次强调创新二字,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更努力不停地改进革新,在工艺技术上有更多突破,提升产品的科技含量,为山西高质量转型发展贡献力量。”手撕钢创新研发小组成员廖席信心满满。

  继成功研发出0.02毫米手撕钢之后,太钢人并没有躺在功劳簿上止步不前,他们又交出一份新的成绩单:0.015毫米手撕钢成功面世,实现0.005毫米的超越。

  创新点燃了太钢高水平发展的新引擎,新技术、新平台、新业态、新模式,多个“重量级”科技成果密集亮相,太钢在高水平发展的快车道上乘风破浪。

  “从传统钢论吨卖到尖端钢论克卖,太钢的华丽转身,正是因为坚持了强调的‘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国宝武太钢集团董事长盛更红话语里满是自豪。

  太钢以新至上,不断开发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用最新的技术锻造最好的钢铁。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新转变,成为太钢人新的精神追求。

  太钢大力倡导“闻新则喜、闻新则动、以新制胜”的创新理念和“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反对守成”的创新文化,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层次地融合。太钢将始终保持行业领先的技术创新优势,通过继续稳定增加研发投入,持续强化创新体系与核心能力建设,增强科学技术创新的活力、合力和实力,加快打造不锈钢原创技术策源地,确保公司产品和技术在行业内从始至终保持领先,引领行业发展趋势和潮流。

  2020年以来,太钢集团首发首创产品逐年迅速增加,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持续增长。2021年8月4日,太钢集团高效整合中国宝武不锈钢研发资源,成立中国宝武中央研究院太钢技术中心和不锈钢研发中心,慢慢地增加与各基地的协同创新,推动研发效率和产出逐步提升,新产品年度开发量首次突破百万吨大关,一大批高端精品钢材产品持续满足了国家重大战略和项目工程的需求。去年以来,太钢集团持续巩固拓展产品技术一马当先的优势,聚焦国家重大工程,推动16个首发首创产品研制攻关,进一步承担好使命类新产品研究开发任务。

  闫林认为,我省特钢材料产业链只有全面构建产业链生态系统,建立产业链共同体,提升科学技术创新能力,才能为产业链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我省将强化企业在创新资源配置中的主体地位,鼓励和支持太钢集团作为链主企业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组建创新联合体,引导企业对涉及产业链发展短板和共性基础的关键核心技术、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产业技术基础等开展技术攻关。

  如何解决“就地消化”的问题是山西特钢材料产业链的成长之痛,也是希望所在。

  去年6月,太钢集团与山西交控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充分发挥太钢的技术优势、品牌优势和交控集团的市场优势、资源优势,联手开发具有高强度、高耐蚀、高性能的公路安全防护不锈钢波形梁护栏。

  我省通过以商招商等方式赴广州、深圳等地招商引资,吸引新远宏科技工业有限公司落地综改区。新远宏主要生产高端电机配件,目前是特钢材料产业链下游企业,下一步将新增3条生产线亿元,有效提升特钢材料产业链下游消纳量。

  介休经济技术开发区全力支持安泰集团建设零碳产业园和千亿级绿色特钢循环产业园,推动企业上马200万吨精线万吨紧固件等项目,推动特钢材料和绿色精品特钢发展,厚植钢铁工业发展后劲,做大做强介休经济技术开发区钢产品深加工优势产业集群。

  山西帝思曼特殊金属科技有限公司是专业从事400系不锈钢及特殊金属领域研发、加工、技术营销和配送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企业,在特钢材料产业链中处于下游环节。企业生产加工使用的不锈钢原材料98%以上来自太钢,2021年全年采购太钢原材料9.98万吨,2022年全年采购太钢原材料10.4万吨。

  如今,围绕特钢材料产业链发展特点,探索“政府+链主+园区”招商模式,我省推进重点项目24个,加快引进扩大特钢材料产业链下游项目建设,提升下游特钢材料消纳量。其中,中阳钢铁、安泰钢铁、晋南钢铁、中升钢铁、新金山特钢等企业积极融入特钢产业链发展,主要实施高速镀铜焊丝、特钢线个项目建设。

  尖草坪区和中北高新区围绕链上企业落户奖励、链上项目投资奖励、链上企业提档升级奖励、产业链技术创新奖励、产业链项目生产要素奖励等十个方面,拿出了招商政策“黄金十条”。

  我省将深度聚焦新材料产业、高端制造业,全力打造“三无三可”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政策工具,继续深化“区区融合”“区企联合”,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不断汇聚产业集群发展的磅礴力量。

  太钢集团自加入中国宝武的两年多来,战略上更加聚焦不锈钢产业发展,形成了“太原总部+四个沿海基地”的不锈钢产业布局,实现了不锈钢生产规模的快速扩张,2022年底形成千万吨级的不锈钢产能。太钢将加快推进产业链下游关键服务环节的布局和建设,聚焦核心战略用户和市场,构建销售服务、加工、仓储物流三大营销服务网络,合作提升延伸加工能力,提升不锈钢产品国内直供销售比例。

  “我省将不遗余力地打造良好营商环境,全力助企纾困,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确保各项惠企政策应享尽享、能享尽享,切实帮助企业加快释放产能,推动新投资项目加快进度、早日投产。”闫林说。

  延链强群,转型升级。我省将锚定特钢材料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强龙头、延链条、建集群,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高效协同合作,共同致力于推动山西省特钢材料产业集群集聚式发展,打造世界领先、国内一流的高质量特钢材料产业链和生态圈。

  装备制造业是国之重器,是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省装备制造业具有长期发展的深厚基础,并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方向不断迈进。2012年至2021年,我省装备制造业年均增长13%,快于规上工业7.6个百分点;我省高端装备制造业总体呈现良好发展态势,2022年产业链营业收入约750亿元。

  立足推动高质量发展目标,省委、省政府提出,要以制造业振兴为重点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加快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做强高端装备制造等千亿产业,做大做强“链主”“链核”企业。

  瞄准“高端”,聚链共赢,我省正奏响全力打造高端装备制造千亿级产业的雄壮乐曲。

  3月17日,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潇河产业园区,太重集团智能液压挖掘机产业园区建设现场,焊接车间、机加工车间、装配车间厂房围护已完成,内部设备基础设施施工和安装工程正在进行,建设者们以昂扬奋斗的姿态,奏响“加速度”进行曲……

  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太重集团不断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近三年,太重研发投入以平均每年27%的速度增长,累计投入26亿元。2022年全年研发投入11.2亿元,“十四五”期间将保持不低于两位数的速度增长,依托国家级技术中心平台,组建高水平的工程起重机研发队伍,专职研发人员达到100人以上。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形成创新联合体,引导培育2家以上省级技术中心或省重点实验室。

  当前,太重大抓项目、大抓转型、大抓发展的势头强劲,一大批新建项目快速推进,建成后将有力推动工程机械产业集群式发展,带动我省形成千亿级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规模。

  作为“链主”企业之一,太重集团勇挑重担、不辱使命。公司战略投资部部长邱英杰告诉记者,去年,根据全省重点产业链链长制工作会议精神,太重第一时间成立了由董事长负责的工作专班,制定了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主动引领产业链集群发展,全力打造千亿级产业。

  集团公司全面梳理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链关键环节,绘制了产业链“鱼骨图”“区块图”“全景图”,细分出液压挖掘机、工程起重机、轨道交通等产品领域,深度摸排出产业链的弱链、断链、缺链环节,并瞄准这些薄弱环节展开补充式、填空式招商。

  以“强龙头、延链条、建集群、夯基础”为发展思路,以增强产业链稳定性和竞争力为目标,集团依托“链长制”工作机制优势,围绕“以项目建设承载产业发展,以科技创新驱动产品提升,以品牌推广拓宽渠道建设,以开放合作实现产业协同,以服务延伸带动价值增值”五条主线,发挥“链主”企业引领带动作用,不断夯实产业链基础,实现建链延链补链强链,整体推动我省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链式集群发展。

  在成为链主企业之前,太重集团同太原工具厂的合作几乎为空白。成为链主企业之后,太重主动同太工进行沟通交流。去年5月,经过多次交流论证,双方就通用工具(丝锥、钻头)达成合作意向,随后展开试用、评估、定项等一系列工作,最终于当年8月签订了框架合作协议。双方合作力度逐步加大,截至今年2月双方签订刀具合同2025件。

  在我省确定的5家高端装备产业链“链主”企业中,除了太重集团,还有中车太原、中车大同、晋控装备集团、天地煤机等4家企业,“链核”企业则有山西煤机、晋西车轴、华德冶铸等21户企业,全产业链上共有130户“链上”企业。

  3月20日,伴随着最后一个零部件装配完工,山西天地煤机装备有限公司为东泰集团全新定制的新一代快掘系统即将完工下线,预计近日将奔赴吕梁矿区,为我省煤矿智能化建设发挥作用。

  山西天地煤机装备有限公司(中国煤炭科工集团太原研究院)是国内专业配置最齐全的煤机装备科技创新企业,主要从事煤矿开采、掘进、运输、支护技术与装备的研究和开发。多年来,作为山西省煤机装备领域的领军企业,该公司立足山西、服务全球,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企业遍布全球。

  他们坚持以市场为先导、以科技创新为龙头、轻资产运营,两头在内、中间在外的“哑铃式”经营模式——即核心技术(产品设计、研发环节)和市场(装配、检验、营销、服务环节)在内,中间零部件生产(外购、外协加工环节)在外。

  目前,该公司煤机装备生产配套所需的原材料、元部件及系统总成年采购总额在10亿元以上,其中省内供应商有近200个,数量占公司供应商总数的30%,采购金额约占总采购额的30%。合作的产业链下游企业在省内的销售额约占公司总销售额的20%。

  下一步,企业将在做好煤机装备研发制造主营业务的同时,探索创新经营模式,运用设备经营租赁、合作开发等新模式,积极拓展业务范围,延伸产业链,创新营销服务方式,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更好地为省内煤炭企业做好配套、优化服务。

  高端装备制造业,又称先进装备制造业,是指生产制造高技术、高附加值的先进工业设施设备的行业。其“高端”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技术含量高,表现为知识、技术密集,体现多学科和多领域高精尖技术的继承;第二,处于价值链高端,具有高附加值的特征;第三,在产业链占据核心部位,其发展水平决定产业链的整体竞争力。

  中车大同成功自主研发首台氢燃料混合动力机车;中车永济研制完成系列化中国标准地铁列车核心及关键部件——牵引辅助系统全系列产品,核心控制部件实现100%深度自主化;智奇铁路高速动车组轮对技术国内一流;“高速飞车”项目完成了系统性试验,填补了国内空白……

  加快培育高端装备制造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是促进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的关键。在我省,高端装备制造业总体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初步形成了产业集群基础,培植了重点企业比较优势,掌握了多项关键核心技术,全省涌现出一大批高端装备制造业龙头骨干企业。据统计,2022年我省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链营业收入约750亿元,计划到“十四五”末,努力实现全产业链营业收入突破1100亿元。

  但与此同时,也应清楚地看到,我省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链在上、中游竞争优势不明显,“链上”企业数量较少,产值规模还不大,自主研发力量仍较弱。

  在细分产业方面,轨道交通装备子产业链初步形成了自主研发、规模制造、规范服务的产业体系,成为全国电力机车、货车、车轮、车轴、轮对、牵引电传动系统重要生产基地,但存在中游企业高端产品较少、部分产品同质化严重、市场分工协作能力不强等问题;智能煤机装备子产业链发展较早,整体产业规模处于国内中上游,产品品种齐全,部分细分领域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与产品技术优势,但存在行业集中度有限、整体发展水平不高的情况;工程机械子产业链拥有太重集团、山西省工程机械、华德冶铸为代表的重点企业,部分基础配套件较强,具有良好的产业发展基础,但当前产业规模较小,整机企业少,产业链数字化基础薄弱,在制造、采购、物流等环节的数字化实践较少。

  山西天地煤机装备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坦言,公司在省内上游供应商的配套能力不足,缺乏一些煤机装备关键元部件的生产制造商。为此,该公司将通过加强对现有省内供应商的培育和辅导,进一步提高其配套能力,同时通过主动寻找拓展省内配套供应商渠道,进一步提高省内配套供应商的数量和质量。

  为推动实现高端装备制造业规模化、集群化发展,去年,我省出台了《山西省高端装备制造业提升竞争力2022年行动计划》,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引领工程、全产业链培育工程、高成长性企业培育工程等“三大工程”,开展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链培育锻造行动,并在做好统筹规划、加强政策支持、强化要素保障、抓好招商引资等方面作了具体部署。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这为我省加快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为推动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我省构建了总链长统领、链长推动、5户链主挂帅、21户链核支撑、省工信厅牵头主抓、市级专班精准服务、工作专班具体组织的“六位一体”工作机制;编制了全链条工作方案,印发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链《工作专班工作守则》等,发放到产业链的各个端口,印发《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链2022年工作方案》,省工信厅会同发改委等8个厅局组建高端装备产业链工作专班,完成产业链图谱、鱼骨图、链主企业需求清单、链上企业供应清单、产业链“10本账”等。

  与此同时,推进多层次协作配套。去年以来,我省针对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链的活动密集。6月21日,在太重集团召开产业链工作推进大会,对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链各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紧接着7月14日,在太原召开产业链协作配套对接会,为“链上”企业提供精准服务;11月4日,在太原召开高端装备制造(工程机械)链上企业协作配套会,签约供需合作金额5.66亿元(13项协议),并达成两项校企合作协议。今年3月9日,省工信厅组织召开第一届山西省智能制造推进大会,汇聚全国知名智能制造集成商资源,共同交流智能制造工作思路、分享典型经验,其间,发布了《山西省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能力图谱》;3月14日,由中车大同牵头研发的我国首个电气化公路及矿山运输系统示范项目在山西大同落成发布。

  方向对了,就不惧山高路远。全省“链长制”推进会议上已经明确,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链要围绕“原材料—关键部件、系统总成—轨道交通制造、智能煤机、工程机械”成链,高端装备制造要打造千亿产业规模。

  “要进一步围绕‘关联性强、契合性严、协作性紧、盈利性好’的要求,强化产业链企业协作配套,不断增强全产业链企业之间的扭矩。”省工信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张占祥这样说道。

  心之所向,未来可期。在新的征程中,我省将不断引进行业龙头骨干企业,补链延链提升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链整体竞争力;大力培育中小企业,提高产业链本地配套率;按照“专精特新—小巨人—单项冠军—上市企业”的梯度培育路径,打造一批有竞争力的企业群体,积极引导“小巨人”企业争当“链主”、专精特新企业争当“链核”、产业链链上企业争做“专精特新”;坚持创新引领,加快提升产业链技术研发能力,推进企业与省内外院校开展技术研发合作;强化政策要素保障,持续打好“技改资金+3毛钱电价+政银企合作”政策组合拳,各方联动实现全产业链企业协同共赢、共同发展。

  3月25日,在吕梁市兴县铝镁新材料产业园区航宇新材料智能制造中心的互动展示区内,工作人员把内存卡插入3D打印机,按下开关,一个铝镁合金零件逐渐成型。

  在这里3D打印出的铝镁合金零部件产品,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无人驾驶汽车等高端领域,这是我省铝镁产业向精深加工技术型转变的生动写照。

  铝镁产业作为我省的优势产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初步形成“铝土矿—氧化铝—铝精深加工”“铝土矿—精细氧化铝”“炼镁用白云岩—原镁—镁合金—镁及镁合金精深加工”三大产业链条,特别是去年全省推行“链长”工作机制以来,依托中铝山西新材料有限公司、山西中铝华润有限公司、山西银光华盛镁业股份有限公司三家“链主”企业,加大科技创新,加强市场对接,扩大招商引资,延伸产业链条,促进产业融合,加快推动产业链园区化、集聚化、循环化、终端化、品牌化、绿色化发展。

  “这是高铁车厢里的行李架,作为和谐号动车的标配,这些大多是由我们公司生产的。”作为被我省首批认定的“链主”企业之一,银光镁业具有34年的原镁生产经验,且自2005年起开始从事镁深加工产品的研发与生产,经过近20年持之以恒的探索实践,已具备铸、轧、压、锻、挤等各种深加工工艺,而且全部实现产业化生产,成功打造了汽车、轨道交通、3C电子通信、军工航空航天四大高端产品系列,迈出了我省在高端精密深加工、智能制造、资源综合利用等产业化技术方面的突破。

  银光镁业所在地闻喜,被称为“镁都”,白云石储量10亿吨,有银光、瑞格、八达等全国镁合金前十强企业,具备白云石—原镁冶炼—镁基新材料—精深加工及脱氧剂、还原罐生产全产业链条,产能占到全国三分之一。

  闻喜县县长解更生表示,在推进“链主”企业自有项目建设的同时,进一步完善产业集群招商图谱,深入分析研判,挖掘上下游企业,通过以商招商、驻点招商、委托招商等方式,积极引进一批铝镁精深加工主导产业项目落地开工,持续壮大全链条产业。

  去年6月,在闻喜召开了山西省铝镁精深加工产业链推进大会,我省编制了专班工作手册,出台了2022年铝镁精深加工产业链工作方案和收集整理铝镁精深加工产业链“十本账”,组建了镁精深加工产业链领导小组,制定了闭环管理机制、综合服务机制,明确了“五个一”工作任务清单,着力打造百亿级金属镁产业集群。

  在我省,同样拥有矿山资源、发展年代长的中铝山西新材料有限公司,是我省第一家拥有“矿山—氧化铝—电解铝—铝加工”并配套自备发电机组的完整铝产业链的大型企业,研发并量产涉及交通、电子等领域的20多种新材料,其中,轿车底盘锻造材、5G手机材、轨道材并跑同行,同时辐射河津市铝工业园区20余家企业,形成了铝精深加工产业集群,带动了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董事长郭威立说,作为“链主”企业,我们要充分利用内外部资源,发挥比较优势,整合各类资源和要素,增强自身的核心凝聚力,主动补链延链强链,瞄准重大关键技术、核心技术,引导其集中资源和要素进行攻关,带动产业链实现以核心技术驱动的价值升级和蜕变。

  “黄经理,今天再多给包铝水嘛!”3月24日,记者在兴县经开区采访时,山西中铝华润生产部经理黄桥电话响起。“每天要接到好几个这样的电话,这是一种幸福的烦恼!”中铝华润年产铝水50万吨,但随着开发区入驻企业不断增加,这些铝水已不“解渴”。

  作为铝材产业链条的第一环节,山西华兴已形成180万吨冶金级氧化铝生产产能。“粒度越均匀,氧化铝粉纯度越高。”工作人员拿出几瓶氧化铝粉样品,通过外表便可以判断产品质量。

  打造铝循环产业基地,只有山西华兴还远远不够。作为兴县铝材产业链条的第二环节,山西中铝华润的主要任务是把山西华兴生产的氧化铝粉加工成铝锭。主控室的大屏幕上铝锭的制作流程清晰可见:氧化铝粉在电解槽内经过电解反应形成铝水,通过真空抬包车进入铸造车间混合炉,经过扒渣、模具的拓模,银色的铝水最终形成亮晶晶的铝锭。

  立足资源优势和电解铝项目的投产运行,兴县提出“铝水不落地、铝锭不出县”的目标。为此,利好企业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不断出台,后勤保障不断完善,逐步吸引了一批铝深加工企业入驻兴县铝镁新材料产业园区。元泰高导材料(山西)有限公司便是其中之一。

  园区3号标准化厂房内,随着机器转动,偌大的铝液包如茶壶被凌空托起,火红的铝液从壶嘴喷涌流出,缓缓地倒入熔铸炉内,就地转化成闪烁着银色光泽的铝合金棒……

  “兴县有全国品质最好的氧化铝,只有好的氧化铝才能制造出优质的铝合金,这也是吸引我们从苏州来这里建厂的最大原因。”元泰高导材料(山西)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蒋彬说。

  谈起与苏州工厂的对比,蒋彬滔滔不绝。“在苏州,要将买来的铝锭升温四个多小时熔成铝水,而元泰背靠中铝华润,原材料获取方便,质量上佳,从山西中铝华润还可以直接购买铝水。两相比较,元泰效益增加了一倍,成本降低了60%左右。”

  在兴县铝镁新材料产业园区,终端产业不止一家。目前,铝基新材料已形成7个系列43种合金材料,元泰高导新材料、一禾铝业铝合金杆延伸铝合金导线项目、正岸铝业高级铸造铝合金铸件项目、硕丰铝业电力金具项目、金属稼项目和航宇3D金属打印项目已建成投产,特别是元泰高导材料(山西)研究院700MPa级超高强铝合金铸棒生产制备技术,解决了国内高端铝材过度依赖进口材料的问题;碳酸锂和碳纳米材料、航空高端铝精密材料、铝大师板带箔项目正在建设,中润二期50万吨电解铝及配套项目也正在加快推进……

  在河津中铝新材料公司不到1公里的地方,是炬华新材料有限公司,从选址、申报、建厂、投产,中铝新材料给予了极大支持,既是对炬华新材料的“成全”,也是两家公司在铝精深加工市场的“不期而遇”。

  作为氧化铝的下游精细氧化铝深加工企业,炬华新材料所用原材料氧化铝均由中铝山西公司供应,极大节省了炬华新材料的产品运输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也倒逼中铝山西分公司的氧化铝技术不断提升,产品走在市场的前端。

  去年,炬华新材料年产能达到2万吨,年产值超过2亿元,获得了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山西省企业技术中心等多项荣誉。铝镁精深加工产业链“链长”制推行以来,以点带链、构链成面,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局面正在河津市加速形成。

  河津市市长王云表示,下一步将储备一批、扶持一批精准“卡位入链条”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单项冠军企业,支持中小企业与行业龙头企业合作攻克难题,加快构建大中小企业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产业生态,有力支撑产业链供应链补链稳链强链。

  一块一吨重的普通镁锭,价值2万多元。通过万吨挤压机挤压,转入进口加工中心,生成标准化的镁板,然后经焊接机器人焊接,镁板拼接成车体模块,再运往机车车间继续加工。

  最后,这块镁锭变身为轨道交通车体结构的镁合金型材,成为运行于世界各地的高铁、地铁、汽车的一部分,价值可以超过6万元。

  由低端初级原料到高附加值产品,这块普通镁锭的华丽蜕变源自“银光镁业智造”。这块镁锭的蜕变并不容易,“点镁成金”靠的是扎扎实实的创新。

  “没有哪个企业能靠出售原材料活100年。”银光镁业董事长任龙太在行业内率先实施产业转型,走镁合金深加工之路。

  2005年,银光镁业投资建设的镁材料深加工科技园区建成投产。国内第一条镁合金连铸连轧生产线、国内第一条镁合金复杂铸造构件生产线……一系列的“首条”,标志着公司开始在崭新的应用场景里拓荒。

  “就在去年,重庆大学的院士团队来到公司,指导我们进一步在镁电池技术研发上取得突破。”银光镁业项目部部长赵春博说。

  2022年底,银光镁业已形成年产原镁6.5万吨、镁合金3万吨、镁深加工产品3万吨的产能,拥有中国镁行业唯一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镁合金关键工艺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代表中国镁产业发展方向的七条深加工生产线已全部实现产业化生产(包括压铸、挤压、锻压、轧板、铸造等全产业链),已形成门类齐全、技术完整的镁深加工体系,成为全国镁行业规模较大、品种较全的深加工企业,为全省乃至全国镁产业的转型升级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

  “作为‘链主’企业,今后我们将着力强化在镁合金压铸、挤压、棒材、板材等方面的技术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加快高性能、低成本镁合金及深加工技术和产品开发,实现重大关键共性技术突破,建立完整的产业化体系,在做大做强的同时,推进镁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任龙太说。

  研发一批,投入一批,储备一批,技术创新让“链主”企业保持着行业先行者的位置。

  精细氧化铝是无卤阻燃材料、催化剂载体,陶瓷、人造大理石等的主要材料,广泛应用于先进材料制造、新能源和环保等领域,是当前世界上重点发展的新材料之一。中铝山西新材料通过技术提升,利用烧结法工艺优势,提高精细氧化铝占比,满足高白、低钠、高纯方面的要求,积极改进流程、提升工艺,培植壮大精细氧化铝产业。

  赤泥是氧化铝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极细强碱性固体废物,每生产1吨氧化铝产生0.8—1.5吨赤泥,而赤泥的处理是世界性的大难题,已成为氧化铝工业发展的瓶颈。

  去年,在积极推进资源综合利用上,中铝新材料加强对外技术交流合作,与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河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北京科技大学共同创建省级赤泥综合利用研发中心,开发赤泥综合利用新技术、新产品,自主研发了“赤泥粉煤灰基地质聚合物技术开发”科技成果,通过山西有色金属行业协会专家评价,被专家评定为填补了省内空白,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开发了“赤泥—煤研石烧结砖”“赤泥—烧结仿古灰陶砖”等两种产品,并实现产业化应用。今年预计利用赤泥30万吨,利用率15%,2025年利用率将达到60%以上,从赤泥中回收铁、碱、氧化铝、稀有稀散金属和稀贵金属等有价组分,提高矿产资源利用效率,推动固废减量化、资源化、高值化利用,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在推行“链长制”以来,我省以推动铝镁精深加工产业链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为中心,“链主”企业通过深度对接市场,打造核心优势,加强技术革新,深入开展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围绕关键核心技术开展产学研用协同攻关,争当企业标准“领跑者”,在市场竞争中逐步获得产业链的话语权和领导权,通过分享市场、分工协作、技术扩散等方式,引领中小企业融入产业链分工体系,共建产业生态,实现协调发展合作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