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4-02-22 16:36:39 | 作者: 新闻资讯
6月19日,来自北京市五所中小学的21名中国网小记者齐聚位于亦庄的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探秘隶属于该校的S&T学生赛车赋能中心,以赛车为主题开展小记者实践活动,锻炼小记者采访技能的同时,大大丰富了对赛车文化与前沿知识的了解,度过了有趣、收获颇丰的充实周末。
赛车的魅力,在于其速度竞逐与激情迸发,须臾间让人屏息、紧张与赞叹,无论车手亦或观者,都能获得难以名状的满足。这项运动的影响力如此广泛,世界的每个角落,无论长幼,无关性别,都能轻易被它的魄力震撼。青少年正是这角角落落里的观者中眼眸最为明亮的一群——他们在更早的幼时以赛车为玩物,在动画片里畅想着关于速度的无限可能,对着式样众多的车标如数家珍,在梦中幻想自己站在领奖台上喷洒着胜利的香槟。中国网小记者作为青少年群体中的优秀代表,对赛车的喜爱更是溢于言表,这从本次实践活动火爆的招募环节就得到了生动的体现。
周六中午,顶着炎炎烈日,21名中国网小记者和他们的父母陆续抵达位于亦庄的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校门处。大家穿戴着专为小记者定制的马甲和帽子,背着色彩艳丽的小记者书包,已有小记者拿出采访本和笔,对即将开始的采访和实践活动跃跃欲试。下午两点,列队整齐的中国网小记者,在北电科S&T学生赛车赋能中心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进入校门,向着本次活动的目的地——汽车工程学院进发。汽车工程学院是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下属的专业二级学院,前身是成立于1979年的北京市汽车工业学校,后来与其他几所学校并入原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组建汽车工程学院。2016年11月汽车工程学院和机械工程学院整合为新的汽车工程学院。由于这一积淀历程,汽车工程学院在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拥有多处教学与实训设施,中国网小记者们主要前往其实验、实训教学区开展实践活动。
进入实训设施所在的教学楼,中国网小记者们稍事休整,被S&T学生赛车赋能中心的孟寒老师迎入了位于一层的实训/装配车间。孟寒老师向大家表示欢迎,介绍了S&T学生赛车赋能中心的概况。通过聆听他的介绍,小记者们了解到S&T学生赛车赋能中心其实是一支大学生车队,年年都会组装不一样的赛车,参加多种类的比赛。孟寒老师总结道,赛车不是简单的拼装,是一项很复杂的综合工程,需要利用专业软件进行三维建模,自己制作各种零部件并反复打磨,再通过焊接、加工将一辆赛车装配起来,通过整个团队不厌其烦的测试后,最终驶向赛场。孟寒老师向大家展示了几辆不一样的赛车,例如北电科的大哥哥大姐姐们专为青少年打造的“科普赛车”——这款赛车采用双轮毂电机驱动,整车外壳使用碳纤维材料,更加轻量化,不仅能用来比赛,也是青少年了解赛车原理与技术的良好平台;又如离地间隙较高的巴哈赛车,适应全地形,爬台阶、过炮弹坑、水坑、泥坑,对它来说轻而易举;还有外形漂亮的方程式赛车,底盘高度只有30毫米,适合赛道工况,使用与F1方程式赛车相同的碳纤维承载结构(用材比例达到50-60%),这种整体设计与材质使它与其他钢管焊接的赛车明显区别开来,具有更加好的扭转强度和驾驶操控性,其类似机翼的空气动力学套件使赛车在高速运行过程中更好地促进空气流通,给轮胎以更好的下压力以使其实现更佳的抓地效果,通过差速器更有效率地平衡轮速并顺畅地实现转弯操作。在大家还在消化理解讲解内容时,孟寒老师突然将这款方程式赛车的方向盘直接卸下并拿了出来,小记者们大为惊讶。老师请大家思考,为什么方程式赛车的方向盘可以快拆?在小记者们思考的同时,孟寒老师亲自示范,进入赛车演示:当方向盘无法取下时,驾驶人难以从驾驶舱里抽身;当方向盘可以快拆时,驾驶员可以很轻松的站起来,这在遇到危急情况时显然非常有用。这样生动直观的展示,让小记者们倍感新奇。介绍基本车型后,孟寒老师设置了本次活动第一个提问环节。有小记者问,适合全地形的赛车,使用汽油还是电能驱动。孟寒老师就此向大家详细的介绍了这两种驱动方式,并随之讲到了赛车的基本工作原理,还让在场的赛车队成员将赛车抬起,露出底盘,让小记者们近距离观察。汽油机、CVT、减速箱、后驱、四驱、转向拉杆、轮毂电机、踩踏板、进气孔、气缸、差速器、轮速差、电机——这些专业名词对小记者而言或许仍很陌生,但在老师现场耐心细致的讲解下,结合着实景实物,小记者们仍有所感知,拥有了对赛车基本知识的初步认知。介绍赛车知识之余,孟寒老师还通过方程式赛车的设计、制作周期,向大家介绍了他们工作、学习与参赛的节奏:每年10-11月会举行一次很重要的比赛——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名校都会参与。在这场比赛结束后,S&T车队的老师和同学们就要开始为下一年的比赛做准备,开始全新的赛车设计工作。首先,老师和同学们会用专业软件给赛车建模;到3月春季学期开始后,加工制作赛车的工作真正开始,大家会利用近2个月的时间制作赛车的车壳、尾翼、鼻翼,调适发动机,将整辆车装配起来。装配完成后,车队成员们要将赛车运到专业赛道上调适,车手也将在此时开始自己的训练。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假如发现了问题,车队就要对赛车及时作出调整,甚至有可能需要重新开始设计流程。
参观位于室外的赛车实物后,中国网小记者随着北电科的大哥哥大姐姐们返回实训场地,来到赛车的加工组装/制造车间。大家围绕在工作台旁,继续聆听孟寒老师讲解赛车的安装知识。孟寒老师说,赛车车架被放在工作台上后,车队的技师们会用各种各样不同型号的焊机,将车架与钢管一一焊接起来。在焊接之前,装配赛车所需的很多零部件,包括方程式赛车所需的碳纤维车壳,需要用工作台旁的车床及模具来制作。小记者被位于车间一角的安装有雪橇板的车架所吸引,孟寒老师解释说,这是为雪场救援所专门研发的车辆,方便人员与货物运输。这辆雪橇车行至地面时,又可以切换成车轮模式,实现与救护车等特种车辆的接驳,从而具备全路途运输功能。
完成在一楼的学习任务后,中国网小记者跟随工作人员前往二楼的主设计空间。孟寒老师首先向大家展示了车队经典的“一升油”节能车。这辆车在2013年通过科学计算,测得用一升油跑出1237公里的惊人成绩。车队工作人员随后将这辆节能车的车壳打开,孟寒老师向大家展示了该车全铝的车架,表示这种测试节能的车辆一般会制作的特别小巧,发动机等核心部件也尽量小型化,使用轻量材料;轮胎全部使用光头胎,以使摩擦力更小;驾驶人也要求身材瘦小,以使整车质量最小,从而使其驾驶里程尽可能延长。孟寒老师又向大家展示了旁边的另一辆车,这是车队的教学车之一,采用了铝管桁架结构。车队的大哥哥大姐姐能够最终靠研究这辆教学车,学习悬架形式、转向结构、电机驱动等学科知识。孟寒老师还展示了碳纤维底盘的卡丁车,这也是车队的教学车。介绍经典赛车与教具后,孟寒老师向大家展示了荣誉墙和车队自2013年以来所获得的众多奖杯与证书。S&T车队在2013年首次参加节能车比赛,之后开始慢慢地涉足越野赛车、方程式赛车等领域。2019年,车队前往美国,参加美国汽车工程学会巴哈大赛,获得了单项第3名的骄人战绩,成就国内外大学生车坛佳话。
之后,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汽车工程学院王磊老师拿着一些形状各异的零件,让小记者们猜猜它们的用途。小记者提供五花八门的答案后,王老师一一讲解了这些零件的用途,还通过具体的物件带领大家回顾了赛车运动的发展历史。在互动环节中,小记者们的表现让王磊老师颇感欣慰,在回答一个零部件是怎样制作出来的问题时,小记者们纷纷抢答,表示先要将金属原料熔化,置于模具之中,才能得到零部件。王老师肯定大家的答案后,补充道,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之前,还有一个专业软件三维设计的阶段。王老师的讲解结束后,小记者们围拢到一张临时搭起的工作台前,车队老师与学生将一辆赛车搬上来。车队师生拆除车壳后,开始带领小记者装配赛车零件。孟寒老师重点展示了车轮的安装的步骤及测试装配后的传动装置的方法,还介绍了通过安装特定的零件来限制转向的技巧。在操作的流程中,王磊老师和小记者们再次开展互动——王老师让小记者们猜一猜,车架中间的黑色装置是什么,小记者准确回答“控制器”;王老师又问大家,是否知道控制器是做什么用的?小记者中,有回答控制速度的,有回答控制刹车的,还有回答控制转向的。王老师对大家的表现再次予以认可。他还举例向大家简单解释了信号传感器的原理——踩了油门,也就输出了电压。从0伏到5伏,电压从无到有,传感器接收信号,就开始对赛车发出不同速度的指令;踩刹车也是同样的道理,踩了刹车,给电机以信号,通过电的形式让其产生快速制动效果。这就是小记者眼前的车架上,油门与刹车各自输出一根线缆的原因。而且小记者参与装配的赛车拥有很先进的制动系统,是电制动,与传统制动方式相比更有效率。一边动手一边讨论,小赛车最终装配完成,大家合力安装车壳后,将赛车抬到地面上。我们的作品完成了!
在刚刚装配好的赛车旁,本次活动的重头戏——采访环节开始了!中国网小记者期盼已久的采访对象包括负责讲解的孟寒老师、S&T车队的刘思齐队长以及作为赛车手的陈默同学。在粗略地介绍采访环节安排后,第一位小记者自告奋勇,走到嘉宾面前。她的第一个问题是针对赛车手的,询问陈默同学平时是怎样训练的,会不会感到辛苦。车手陈默同学回答,平时训练并没有特别的方法,就是苦练,穿着赛车服与头盔,驾驶赛车,围绕赛道一直训练,无论酷暑雨雪风霜,都不停歇。虽然有时也会感到辛苦,但对自身的选择仍是意志坚定的,所以会用强大的动力支撑自己一直走下去。小记者接着向孟寒老师提问,平日会遇到什么困难,哪个困难让他印象非常深刻,他是怎样克服困难的。孟寒老师回答,与赛车相关的工作,最艰难的时刻,是设计完成后装配赛车的阶段,因为这时会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问题,比如,加工件的加工工差不契合设计要求,就需要二次加工,之前的心血可能付之东流。虽然这种时刻很艰难,但是作为一个团队,大家必须去面对。每一位车队的同学分工明确,大家一起克服困难,寻找处理问题的办法,将赛车设计、组装出来并将其调适完毕。大家经常工作到很晚,虽然辛苦,但为了把赛车做的更好、的更好,每个人都任劳任怨。这位小记者最后向刘思齐队长提问,是什么力量支持他带领这个团队走到现在。队长回答,因为车队中的每一员都有相同的梦想、相同的爱好,才能团结到一起,组成这个车队。每个人都在为共同的梦想努力奋斗。
第二位小记者略显稚嫩地向赛车手陈默同学提问,每天训练多长时间、休息多长时间。陈默同学向他表示,训练基本不会占用学习时间。当不能前往专业场地训练时,大家会留在学校健身,因为对一名赛车手来说,体能实在太重要了。正式训练的强度是很大的,有时坐到赛车里,一坐就是一天。小记者接着询问刘思齐队长,在比赛中遭遇过最厉害的对手来自什么地方。队长回答,车队遇到的对手都有很高的水准。S&T车队虽然是职业院校的车队,但从不把自己的对手局限于职校,而是瞄准了本科院校,敢于和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同济大学等本科院校竞争。赛场上是对手,赛场下大家也有很好的交流。小记者再次向赛车手陈默同学提问,他参加过的印象最深刻的比赛是什么。车手回答,S&T车队内部搞的比赛让他印象最深刻,大家都用同样的方法训练,互相追逐,不同的车手身上有很多值得学习的特点和品质,这才是最让人印象深刻的。
第三轮上场的是由3位小记者组成的采访团。其中的第一位小记者向孟寒老师询问,若遇到技术难题,作为老师首先会怎么做。孟寒老师回答,遇到技术难题时,他首先会上网或去图书馆查询有关的资料,如果国内没有相关记录,还要查找国外的信息资源;其次会与兄弟院校的车队取经,大家一起研究,处理问题,共同提高。第二位小记者向赛车手陈默同学提问,你是怎样遇见赛车的,为何会选择这个方向。车手回答,很多男孩从小就有成为赛车手的梦想。进入学校后,他了解到车队的信息,通过层层选拔,慢慢的变成为赛车手。一切是由于梦想。第三位小记者向刘思齐队长提问,他喜欢哪支车队。队长回答,最喜欢自己的S&T车队,因为这支车队足够团结,富有拼搏精神。
第四轮上场的是由2位小记者组成的采访小组。其中的第一位小记者提问,赛车手需要具有坚持不懈、勤奋刻苦、不怕困难的品质,除了这些,还需要具有哪些特质。陈默同学回答,作为车手,第一步是要学会做人,要把车队当做自己的家。赛车是大家一起努力的成果,不能因自己很优秀,就忽视团队在进取过程中的作用。这位小记者又提了第二个问题,如果青少年未来也想成为赛车手,从现在开始要做哪些准备。陈默同学回答,首先要锻炼好身体。赛车手需要很强的体质,比如耐力赛车手,一次比赛需要至少4小时的时间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车里空间狭小,车手腰酸背痛,有些地方还会红肿,所以拥有强健的身体是必需的条件。第二位小记者提问,赛车一般多久需要检修一次。孟寒老师回答,赛车每运行一次就要做一次检查。因为赛车不同于小记者常见的乘用车,很多零部件都是师生自己设计和加工制作的,一定要经常检查,以确保所有零部件都处于正常状态。所以每次赛车比赛或测试完成,车队都要检查赛车的转向系统、轮胎、车壳,看看有没有松动的零件。这样就避免了之后驾驶时也许会出现的风险,保证赛车与车手的安全。第二位小记者的最后一个问题向队长提出,问题是车队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队长回答,主要还需要在技术方面提高,需要向其他学校和国外先进的赛队学习技术,快速提升表现水平。
第五组小记者由两人组成。第一位小记者的问题是,车手陈默同学在多大年龄时第一次参加正式比赛。车手回答,因为疫情原因,目前他仍在训练状态中,还没有参加大型比赛的经历,也很期待能够尽快参加正式比赛。小记者又问,适应全路况的巴哈赛车最高速度能达到多少。陈默同学回答,巴哈的速度并不太快,主要用来越野,速度可达到50-60公里/小时。第二位小记者对车手提问,当第一次驾驶赛车时,内心感受是什么。陈默同学回答,第一次驾驶赛车时,内心感受是一组词——爽、痛快、开心、兴奋。车手的风趣回答引得所有小记者们开怀大笑。
最后一位小记者是来自北京小学天宁寺分校的靳寓涵。她的问题是,车手是因为自己最喜欢赛车,还是被旁人影响,从而选择赛车运动的;如果是自己最喜欢,有没有受到家人的阻拦;如果有,车手是怎么说服他们的。陈默同学回答,他从小就喜欢车,把成为赛车手当作内心深处的小愿望。他的家庭比较开放,家人的想法很开明,没有对他的选择进行阻拦。小记者的第二个问题是针对刘思齐队长的:若遇到队员起了纷争,身为队长会怎样做。队长回答,出现这样一种情况时,作为队长,他会首先了解情况,查找具体的原因,之后和每个人沟通,调解问题,保证队伍的团结。小记者向孟寒老师提了第三个问题:如果有人不小心把赛车弄坏了,设计和制造赛车的人会怎么做。孟寒老师回答,这样的一种情况其实经常出现。当这样的一种情况出现时,不要去责怪某个个人,而是第一时间把问题解决好,让车手和其他同事明白,导致问题出现的原因可能是操作不当或者疏忽,今后要重点关注。赛车是我们的心血,像我们的孩子一样,我们要好好地爱护它,它才能以更好的状态回报给我们更好的成绩。
采访环节结束,中国网小记者们恋恋不舍地来到楼下,以多辆赛车为背景,与几位辛苦讲解并接受媒体采访的老师合影留念。小记者们争先恐后地坐入赛车,留影纪念。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S&T学生赛车赋能中心还为中国网小记者们准备了精美的礼物,大家拿着手里的礼品袋,爱不释手。最后,所有到场的中国网小记者一起向参与今天活动接待的北电科师生表示了衷心的感谢,双方互相挥手道别,赛车主题实践活动至此圆满结束。
本次实践活动,是中国网教育频道发起的中国网小记者周末实践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网小记者周末实践课程是中国网小记者系列课程与活动中的关键组成部分,是达到学以致用目标的重要推手,是落实小记者活动爱国主义、媒体素养教育任务的主要平台,为小记者走出家庭和校园、了解社会不相同的领域和各个行业、岗位创造条件,在使小记者开阔眼界、锻炼技能的同时,让他们现场感受职业微课堂,积累和丰富社会经验,用实践性认知反哺学科学习,从而为促进青少年综合素养提升提供有益助力。(作者:乌磊 中国网教育频道学校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