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荣达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_加热管_ballbet贝博网站官网_贝博在线登录
欢迎光临~ballbet贝博网站官网_贝博在线登录厂官方网站

加热管

当前位置:首页 > 产品展示 > 加热管

飞荣达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时间: 2024-04-30 18:20:32 |   作者: 加热管

  热管理材料及器件、电磁屏蔽材料及器件、轻量化材料及器件等属于新材料与电子、通信及新能源等技术交叉的高新技术领域,其产业链上游是基础原材料的供应商,中游是电磁屏蔽、导热及轻量化材料及器件的生产商,下游是消费电子、通信及算力设备、新能源汽车、光伏及储能、家用电器、医疗设施等应用领域。

  消费电子领域对电磁屏蔽及导热材料的需求主要是手机、计算机、XR及可穿戴设备及其他电子科技类产品等;随着5G、物联网、AI及相关的配套技术等的持续不断的发展,消费电子科技类产品将更加智能化和互联化。花了钱的人个性化的需求慢慢的升高,消费电子科技类产品将展现出更高的性能和集成度;电子科技类产品不断推陈出新,对其性能要求更高、速度要求更快、结构要求更紧凑,整个电磁屏蔽、导热行业朝着种类越来越丰富多样、性能及要求慢慢的升高的方向发展;智能手机、高性能电脑等计算及解决能力加强,智能化集成化程度提高,功能升级,性能更稳定,产品部件朝轻量化发展;元器件增多集成度提升而内部空间越来越狭小,同时随着5G产品、AI赋能、折叠屏、XR等新产品渗透率逐步提升,慢慢的变多的创新应用如AI大模型大范围的应用CPU/GPU性能提升,大内存普及,卫星通信功能,影像及游戏功能越来越强大等等,对电磁屏蔽、热管理及防护功能器件的需求也将越大,从而带动电磁屏蔽与散热方案及需求升级。

  Canalys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3年第四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同比增长8%至3.195 亿台,进一步显现出企稳复苏的信号。2023全年出货量为11.4亿台,跌幅较2022年收窄至4%。

  另外IDC预测2024年将是智能手机市场恢复增长的一年,预计将在2024年同比增长2.8%,随后到2028年将保持低个位数增长,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已开始走出低谷,呈现出复苏的趋势;IDC还预测,折叠屏手机将在未来几年内成为市场的一个重要增长点,预计到2024年,折叠屏手机的出货量将达到2500万部,同比增长37%;关于AI智能手机,IDC移动与消费设备追踪研究主管纳比拉-波帕尔(Nabila Popal)表示:“我们预测,到2024年,下一代AI智能手机的出货量将达到 1.7亿部,占整个智能手机市场的近15%,甚至超过人工智能个人电脑。随着使用案例的持续不断的发展和行业参与者对神经处理单元(NPU)技术的不断推进,下一代人工智能手机将在2024年之后实现迅速增长。

  在AI PC方向,Canalys最新预测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AI PC出货量将达到4800万台,占个人电脑(PC)总出货量的18%;到2025年,AI PC出货量将超过1亿台,占PC总出货量的40%。

  随着经济环境的改善、新兴市场的增长,消费电子行业有望迎来好转,同时新技术产品的增量也将为电磁屏蔽及热管理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

  通信行业是电磁屏蔽及导热器件最重要的使用领域之一,通信领域由于其工作原理的特殊性,对电磁屏蔽及导热器件的需求非常旺盛。通讯行业对电磁屏蔽及导热器件的需求主要是程控交换机和移动通讯基站设备,通信设施的需求规模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电磁屏蔽及导热器件的市场需求。

  截至2023年底,全国移动通信基站总数达1162万个,其中5G基站为337.7万个,占移动基站总数的29.1%。国内5G发展取得了一系列成绩,也存在一些局限。2024年将是5G-A(5.5G)商用元年,5.5G可更好地开发和释放5G潜能,为6G创新探路。与5G相比,5.5G带宽速度提升10倍、时延降低10倍、连接密度提升10倍等。与此同时,5.5G基站超大带宽频谱和超大规模天线技术是两大关键因素,射频通道的提升有望带来天线振子、导热散热器件及电磁屏蔽材料的需求增加和升级。

  在企业网络和数据中心设备方面,AI新基建带动交换机新机遇,数据中心交换机市场快速地发展增长,通讯运营商、互联网厂商等都在加大对于数据中心的投资。根据国际数据公司(IDC)发布的全球以太网交换机季度跟踪报告和全球路由器季度跟踪报告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以太网交换机收入同比增长20.1%,达到442亿美元。数据中心、AI等促进其持续增长,其中数据中心200/400 GbE高速交换机的市场收入同比增长较快(2023年同比增长了68.9%),产品结构升级。

  随着AI、5G、千兆网络和数据中心等慢慢地发展推进,高频率的引入、硬件零部件的升级以及联网设备及天线数量的成倍增长,设备与设备之间及设备本身内部的电磁干扰无处不在,电磁干扰和电磁辐射对电子设备的危害也日益严重。同时伴随着电子科技类产品的更新升级,设备的功耗不断增大,发热量也随之快速上升。未来高频率高功率电子科技类产品的瓶颈是其产生的电磁辐射和热,未解决此问题,电子科技类产品在设计时将会加入慢慢的变多的电磁屏蔽、导热散热和防护功能器件。

  此外,随着东数西算、AI新基建加快速度进行发展,除交换机外,其产业链中的服务器等设备作为算力发动机,国内外需求共振。根据华福证券报告,预计到2023年,全年增长将放缓至 1.5%。服务器整机出货量放缓的根本原因是大型云服务提供商的整体服务器购买量下降,集体转向高价AI服务器。根据TrendForce数据,2023年AI服务器出货量逾达120万台,占据服务器总出货量的近9%,年增长达38.4%。预计2026年,AI服务器出货量为237万台,占比达15%,复合年增长率预计保持25%。随着AI服务器迭代,服务器芯片单芯片功耗将达到500~1000W,液冷服务器有望得到迅速增加,根据华福证券的报告:IDC预计2023年中国液冷服务器市场规模将达到15.1亿美元,2027年该数字将提升至89亿美元,2022-2027CAGR+54.7%。AI服务器零组件尤其是液冷散热器件需求有望得到快速释放。

  因此,5G、云计算、AI等的全面铺开将从产业投资增加和技术标准提升两方面,同时拉动电磁屏蔽、导热散热(含液冷)、基站天线、防护功能器件、通信储能系统零组件等产品的市场需求。

  在气候问题及能源危机背景下,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全力发展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已成为全世界共识。在碳达峰及碳中和背景下,全世界主要国家纷纷出台与光伏相关的财政激励政策,大力推动光伏发电的发展,另外随着AI全力发展,高功耗及供电都需要能源的支持,清洁能源有望成为 AI和数据中心发展的重要配套支持。近两年全球光伏产业在能源结构转型的大背景下乘风而起,产业规模和装机增速屡创新高,集邦咨询预计,2023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411GW,同比增长59%;预计2024年新增装机474GW,同比增长16%,新增装机增速虽放缓,仍保持两位数以上的增长。

  新能源发电具有波动性,并产生弃风弃光的问题。配备发电侧储能则能够大大减少弃风弃光的问题,有效地实现削峰填谷,减轻电网的负担,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在用户方面,通过用户侧储能也可通过峰谷电价差进行套利。随着光伏、风电等大规模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发电入网,电化学储能将迎来快速地发展。电化学储能具备灵活性高、响应速度快、环境资源约束小、与新能源协同效应高的优势。根据国联证券601456)2024年1月16日《储能行业2024年度策略:把握集中度提升和出海双主线%;预计2027年全球储能新增装机102GW/255GWh,装机功率2022-2027年五年CAGR为38%,近来随着对储能安全的逐渐重视,热管理产品需求将增加或升级。

  光伏逆变器属于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中不可或缺的核心设备,是光伏发电系统中具备高度智能化处理功能的设备,其性能对发电量影响较大,是电力电子技术在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发电领域的应用,在光伏和储能系统中都有用到,属于国家加快培育和发展的七大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中的新能源产业,未来发展空间广阔。根据交银国际《储能第二成长曲线已至,拉开逆变器新篇章》:在光伏新增装机、存量项目替换、储能三重需求驱动下,我们预计 2023/24年全球逆变器需求将达463/568GW,同比增长 64%/23%,其中储能逆变器占比由 2022年的7%提升至 10%/12%,此后增速仍有望多年保持在20%左右。

  随着光伏和储能市场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大容量和高倍率的光伏储能系统慢慢的变成为发展的重要方向,将直接拉动电磁屏蔽、热管理(尤其是液冷)及防护功能器件的市场需求。

  近年来,为实现向清洁能源加速转型,中国、欧盟、美国等主要国家均设定了未来新能源车市场占有率的目标。过去的一年里,新能源汽车市场迅速增加,诸多新技术在中国汽车率先使用,国内新能源汽车占比稳稳保持在50%以上,出口海外也在逐年增加,中国新能源汽车在国家发展和全球地位逐步提升。公司竞争开始步入大浪淘沙的关键时期,市场呈现出多元化和个性化,电池、芯片、操作系统、充电桩等新技术不断涌现,汽车与能源,汽车与ICT融合加速,智能驾驶加快速度进行发展,从ICT角度来看,汽车慢慢的变成为一个需要快速补能的大终端,汽车算力和功能的提升对散热和电磁屏蔽材料提出更高的性能和需求,新车型电压平台从400V往800V升级也带动零部件更新迭代,电池和超充桩的快速增长需求也极大的提升了散热(尤其是液冷)的需求,同时轻量化能增加新能源车的续航,也成为各厂家创新技术的方向之一。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23年,新能源汽车产销累计完成 958.7万辆和 949.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8%和37.9%,市场占有率达到31.6%。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预计2024年我们国家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1150万辆(含出口),电动化渗透率有望超过37%;其中,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为1100万辆,电动化渗透率有望突破40%。

  根据Canalys发布的报告,2023年全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预计增幅29%,达到1370万辆,渗透率达17%。Canalys预计,2024年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将增长27%,达1750万辆。

  相应地,我国动力电池装车量也大幅度增长,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通过发布的《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月度数据库》统计显示,2023年动力电池装机量约707.2GWh,同比增长42%。

  新能源汽车电池组作为新能源汽车核心能量源,为整车提供驱动电能,新能源电池结构件主要围绕增加续航能力、保护电池组安全而设计开发,而散热和轻量化是实现增加续航的重要手段。因此动力电池系统在使用连接片、液冷板等导电、热管理系统零部件的同时,需要用电池复合材料上盖等轻量化零部件,以减轻电池包的重量,提升整体续航能力。伴随电动汽车加速普及,上述动力电池导电、热管理、轻量化零部件市场需求也将持续不断的增加。全球各主要国家正在不断加大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研发投入和市场培育,未来新能源汽车将成为全世界汽车工业绿色环保化发展的重要引擎。另外,超充桩极大的提升补能效率提升使用者真实的体验,各大车企纷纷布局,超充产业化有望加快,对导热散热需求势必带来更多的机遇。

  新能源行业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将打开电磁屏蔽和导热领域成长的新空间,新领域带来对材料和器件的需求有望在未来成为新的增长点,新能源行业迎来较大的发展机遇,未来前景十分广阔。

  在家用电器领域,随着环保概念的深入,绿色家电也慢慢变得备受人们所推崇,未来的家电领域必将催生大量的绿色家电。所谓绿色家电,是利用电磁屏蔽及导热材料尽可能的处理掉智能家电产生的热和对身体有害的电磁波。因此,电子消费领域的需求规模将极大提高电磁屏蔽及导热材料的市场需求。在家用电器领域,随着科学技术技术、微电子控制技术的发展,家用电器正迅速向节能化、自动化、智能化、方便化、舒适化的趋势发展,对电磁干扰及热管理的需求也日渐增长。随着万物互联等概念的兴起,传统家电、家具类产品有向智能化发展的趋势。公司产品目前已应用于包括空调、电视等家电以及家用美容仪器等产品,帮助解决EMI电磁屏蔽、导热散热及轻量化等其它结构材料的需求。

  在医疗领域,世界各国对医疗保健的支出在持续不断的增加;在发达国家,人们对高质量医疗服务的需求推动了医疗设施的更新和升级。根据国金证券报告: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预计2024年全球医疗设施市场规模约1926亿美元,2020-2024年CAGR约5%;国内市场受到人口增长、老龄化趋势、医疗技术的发展以及政府对健康保健投资支持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中国医疗设施市场规模整体增速较快,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预计 2024年我们国家医疗设备市场规模约4458亿元,2020-2024年CAGR为13%。当今许多医疗设施都采用了先进的电子和信息技术。这些设备的抗干扰度如何,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安危。如心脏起搏器,往往就会受到来自计算机、手机等的电磁干扰,使其功能发生变化;同时随着医疗和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医疗设施中使用的电子设备数量就明显增加,设备在使用过程发热显著增加,而发热是危害其稳定性和可靠性以及体验效果的重要的因素之一,如医疗探头在连续使用时会大量发热严重影响使用者真实的体验,采用热储能材料可以大大降低与人体接触的设备外表面峰值温度。

  随着电磁屏蔽及导热功能材料及产品在下业的重要性日益增强,慢慢的变多的信息电子设备生产企业在产品设计的同时就需要仔细考虑电磁屏蔽、导热以及轻量化的功能设计,成为电子科技类产品研发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必须根据下游用户的需求,对其所应用的产品进行全方位的分析,从系统的角度提供完全个性化的电磁屏蔽及导热功能服务,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的电磁屏蔽及导热以及轻量化应用解决方案,以优化的设计、适宜的材料选型和性价比来满足客户的全方位需求。

  公司主要从事电磁屏蔽材料及器件、热管理材料及器件、基站天线及相关器件、防护功能器件、轻量化材料及器件、功能组件等的研发、设计、生产与销售,并能够为客户提供相关领域的整体解决方案,致力成为ICT领域新材料及智能制造领先企业。

  公司自1993年成立以来,通过自身不懈的技术研发、严格的品质把控和良好的客户服务,逐步获得了市场的广泛认可,不断发展壮大,业务由电子辅料产品生产逐步过渡到电磁屏蔽材料、导热散热材料、防护功能材料和基站天线及相关器件的研发、生产与销售,目前已成为电磁屏蔽、导热应用等解决方案领域的领先企业。

  公司产品主要应用在网络通信、数据中心(服务器)、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光伏储能、医疗及家用电器等领域。其中,电磁屏蔽材料及器件包括导电布衬垫、导电硅胶、导电塑料器件、金属屏蔽器件、吸波器件及软连接等;热管理材料及器件包括导热界面器件、石墨片、导热石墨膜、散热模组、风扇、VC均温板、热管、压铸件及液冷板等;基站天线及相关器件包括:基站天线、一体化天线振子、天线罩、精密注塑等;功能组件包括:无线充电模组、充电器等;防护功能器件包括单双面胶、保护膜、绝缘片、防尘网等。

  报告期内,公司坚持既定发展战略,各项经营计划有序开展,公司营业收入和盈利水平有所增长,产品综合毛利率同比有所提升。2023年度公司根据战略发展规划结合市场情况,合理调整产能结构和布局,随着公司业务规模扩大、新项目的量产,整体规模效应逐步展现,内部强力推动降本增效,且公司不断优化改善生产工艺,盈利能力持续提升。同时,公司持续投入产品创新和技术创新,加大研发队伍建设,并进一步的强化了液冷散热团队组建,投入了更多的研发人员和研发设备等资源,在服务器液冷、储能液冷、车载液冷方面均有突破。也进一步布局和完善公司在其他散热相关领域的能力,以满足要求市场及客户的业务需求。

  2023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434,594.07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5.37%;营业利润为8,916.74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95.9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 10,321.41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7.31%;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8,172.02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985.24%。

  从应用领域收入构成情况来看,消费类电子收入占比为38%,通信领域收入占比为27%,新能源(新能源汽车、光伏及储能等)收入占比为35%。具体情况分析如下:

  1、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结构保持基本稳定,消费类电子业务受主要客户业务市场份额回归以及国产化替代加快影响,该领域的订单量持续增加。国内某高端品牌手机有望王者归来,新发布的机型市场反应热烈,公司在这些机型中均取得了大量的业务机会。笔记本电脑、可穿戴设备及等市场发展显现稳步增长态势,笔记本电脑进一步追求轻薄便携与高性能共存,对散热需求大大增加,从而给公司带来了更多的业务机会,促使该领域的份额持续增加,相关业务持续增长。

  通信类业务整体销售收入略有下降,但整体盈利能力同比上涨。其中,基站天线业务销售收入同比有所下降,毛利率提升,主要由于报告期公司剥离原控股子公司广东博纬通信科技有限公司。但公司天线振子、特种散热器等产品销售收入增长,一直积极配合客户需求开展相关产品的研发和技术储备,并不断迭代产品提供给通信类客户,以保持相关业务的可持续发展。服务器相关业务开展较为顺利,公司拥有单相液冷模组、两相液冷模组、3D-VC散热模组、轴流风扇及特种散热器等产品,可满足不同客户的不同产品、不同使用环境场合及不同使用等级等方面的散热需求,为5G基站提供的解决方案可以显著提升均温范围及散热能力。

  新能源汽车部分定点项目逐步量产,订单量同比增长明显。受益于政策推动、技术驱动,以及市场接受度的日益提高,新能源汽车行业目前正处于快速成长期。根据工信部统计,2023年,新能源汽车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国内销量为829.2万辆,同比增长33.5%,市场占有率达到31.6%。公司与宁德时代300750)的合作及产品交付均在有序进行当中。光伏逆变器和储能业务稳定提升,散热器、一体化压铸件、导热膏、导电硅胶、互感器等相关的功能模块产品已向H公司、阳光电源300274)、古瑞瓦特、固德威等新能源光伏及储能客户交付,相关营业收入同比持续增长。

  为匹配新能源业务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公司建立了完善的供应链体系,并提前规划布局产能,拟投资不超过人民币16亿元在深圳光明区建设“新能源智能制造基地”。公司投资建设新能源智能制造基地是为了满足公司实际业务发展对生产经营场地的需求,进一步完善公司生产基地的区域合理布局,以满足客户订单交付的需求,保障公司在新能源汽车、储能及光伏逆变器领域的产业布局及产能的有序释放,促进公司长期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目前,“新能源智能制造基地”已取得发改委下发的《重大项目证书》,公司正在积极推进该项目土地勘探及设计工作。

  2、报告期内,销售费用和研发费用同比有小幅下降,主要系股份支付费用同期减少及报告期公司剥离原控股子公司广东博纬通信科技有限公司后相关的费用减少所致;管理费用同比略有增长,主要系薪酬费用增加影响。

  3、报告期内,受汇率波动影响,公司汇兑收益同比减少4,091.96万元,财务费用同比增加1,637.57万元。

  4、报告期内,公司投资收益同比减少 4,535.71万元,主要原因系上年同期处置控股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产生的投资收益3,257.11万元,且本期按权益法确认参股子公司投资损失1,192.31万元。

  公司作为国内领先的电磁屏蔽及热管理解决方案供应商,深耕电磁屏蔽和导热行业近30年,与众多国内外知名下游厂商有着广泛的交流合作,凭借出色的技术实力和过硬的产品质量,市场份额不断攀升,公司一直坚持自主创新,在产品研制、品质控制和市场销售等方面取得了优异的成果,并凭借研发实力、产品品质以及一体化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在产业链中的地位,并逐步获得一批国际知名企业全球采购体系的认可。随着AI服务器及AI终端等市场需求增长迅速,对热管理及电磁屏蔽功能的需求也大规模增加,公司将继续加快布局及深挖热管理及电磁屏蔽解决应用方案的客户及业务布局,持续开发液冷散热模组、3D-VC散热模组、微泵液冷、超薄VC、柔性VC、轴流风扇、微型风扇、高性能导热材料和高性能屏蔽材料等产品及相关解决方案,进一步提升公司市场占有率,不断拓展下游市场覆盖面,业务规模有望在未来得到稳定增长。

  公司自设立以来注重研发与创新,经多年研发生产积累,公司掌握了丰富的电磁屏蔽及导热技术,如导电布的制备和电镀后处理方法、相变储能技术、液冷板的吹胀和钎焊技术、具有导电和氧化稳定性涂层的石墨片研发技术、高效导热的石墨片的研发技术、多层超高导石墨烯产品加工及应用、超薄热管研发生产技术、超薄VC研发生产技术、用于通信基站的液冷板研发技术等核心工艺技术。此外,在自主研发的基础上,公司还聚焦客户需求,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与天津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中科院、上海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香港城市大学等国内多所知名院校建立了技术研发合作关系,进一步增强了公司的技术研发及产品开发能力。公司研发实验室,具备EMC测试、环境可靠性测试、热性能分析、电性能分析、元素分析、金相显微分析等测试能力等。

  公司密切追踪行业最新技术应用及市场、技术发展趋势,持续开展对新技术的研究,凭借技术创新和研发能力,成为电磁屏蔽材料及器件、热管理材料及器件行业的优秀企业。公司的技术研发及产品开发能力得到了市场的充分肯定,先后获得 “2020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创新力榜单——创新成就奖”、“战略性新兴产业领航企业50强”等行业荣誉。报告期内,针对主营业务未来发展及及客户需求,公司加大研发投入,在高性能液冷散热模组、高导超软导电泡棉、导电泡棉自动化性能全检、高导热石墨衬垫、超高导(1900W/MK)性能石墨、高焓值相变储能片、AR(磁控电镀)PET保护膜、相变导热片、PDS技术、液态导电胶复合材料、钎焊液冷模组、高强度VC、复合材料VC、HP-RTM工艺树脂配方的研发、高膜厚绝缘涂料、非晶纳米晶软磁复合材料、聚氨酯导热结构胶、多层复合结构导热吸波垫、离心扇叶分压降噪风扇、大风量刀锋离心风扇等核心技术方面均取得重要成果。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已获得专利共计698项,其中发明175项,实用新型511项,外观设计12项。新增的发明专利22项,实用新型70项,外观设计6项。

  凭借优良的产品技术、专业的服务优势及多年的行业深耕细作,FRD品牌得到越来越多客户认可,品牌形象及客户信赖程度不断提升,与众多国内外知名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市场占有率稳步发展。经过长期的努力公司积累了丰富的优质客户群体。

  数据中心、服务器客户包括:华为、中兴、微软、思科、浪潮、大唐移动、宝德、超越、新华三、超聚变、东方通信600776)、神州鲲泰及meta(原Facebook)、google等。

  新能源汽车类客户包括比亚迪002594)、广汽、北汽、中车、中兴新能源汽车、一汽奔腾、一汽红旗、吉利、威迈斯、速腾聚创、宁德时代、国轩及孚能等。

  光伏及储能等新能源领域类客户包含华为、阳光电源、古瑞瓦特、固德威、富兰瓦时、瑞浦兰钧等。

  其它类客户包括格力、迈瑞、松下、大疆、歌尔、广达、仁宝、纬创、和硕、普渡、九号、Legrand及Ulike等。

  公司具有业界比较齐全的产品线及相关技术,在电磁屏蔽材料及器件方面包含导电布衬垫、金属屏蔽器件、导电硅胶、导电胶、吸波片及金属器件等满足电磁屏蔽需要的产品;在热管理材料及器件、导热石墨膜、钣金件、散热模组/风扇/VC均温板/热管及半固态压铸等;基站天线及相关器件包括:基站天线、一体化天线振子、天线罩、精密注塑等;防护功能器件包括单双面胶、保护膜、绝缘片、防尘网等;轻量化材料及器件包括端板、复合材料盖板等,并将应用领域扩展到新能源汽车、储能、光伏逆变器等,新开发了新能源汽车电池复合材料上盖、液冷板、软连接铜排、导热凝胶、导热结构胶、导热界面材料、车载散热器、半固态压铸件等产品,产品种类非常广泛,能够满足不同客户的不同产品、不同使用环境场合及不同使用等级等方面的需求,为客户节约大量的采购资源及成本。公司通过多年的积累,拥有各产品相关的技术人才,作为国内领先的电磁屏蔽及热管理解决方案供应商,在为客户提供不同产品的同时,能够为客户提供所需产品的原理分析,产品设计、制造及测试等方面的高度定制化解决方案服务,引导客户实现价值采购,增强客户粘性。

  经过30年的生产管理及运营实践积累,公司在工程建设、生产运营、安全生产、质量控制、环境保护等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从而为运营管理提供了重要的保障。在生产基地建设方面,公司在深圳、常州、越南成功建设了大规模产业化生产制造基地。

  在制造体系方面,公司拥有先进的生产制造优势。一方面,公司坚持柔性化和批量化生产模式共存。柔性化生产模式能实现小批量和多品种产品生产的灵活切换,批量化生产能够及时为客户提供大批量的产品,并确保产品的均一性、可靠性;另一方面,公司积极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保证产品品质,提高生产效率,同时还设立专门的设备开发部门,可在原有的设备基础上进行再次开发及改造,打造效率更高、更精良的非标设备。

  在产品质量方面,公司通过了ISO9001、IATF16949-2016质量管理体系,并依据体系实施完善的质量控制。公司制定了企业内部标准《电磁屏蔽及导热系统检验规范》,同时参与国家相关标准的制订,荣获全国电磁屏蔽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第二届标准化工作先进集体”、深圳市标准奖(电磁屏蔽塑料通用要求)等荣誉。

  此外,在产品测试方面,公司拥有 ilac-MRA和CNAS认证的产品实验室,具备相关产品可靠性试验和环境测试条件,主要测试项目包括:物质构成成分测试、动态电阻测试、屏蔽效能测试、导热系数测试、阻燃测试、盐雾测试、XRF测试、镀层结合力、表面及垂直电导率测试、胶带附着力、耐磨测试、高温高湿循环测试、耐压测试、高低温冲击测试和力学性能测试等,能够有效助力产品的生产测试及质量把控。

  公司充分利用在深圳、常州、东莞、佛山、昆山、珠海、广州、越南等地的制造基地,及在北京、上海、西安和武汉等经济发达地区设立的销售网点,为客户提供本地化的贴身服务,继续发挥较强的服务优势。公司根据业务发展的需要,在美国圣何塞、芝加哥、西雅图和芬兰赫尔辛基、印度班加罗尔等设立多个海外销售网点,以更好的就近服务该区域的客户,提升反应速度和服务质量,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有竞争力的电磁屏蔽及导热应用解决方案,为客户创造价值。公司在华东地区进行生产基地建设,帮助公司更好地利用长三角优秀的行业研发、技术资源和优越的地理位置,进一步提高公司生产、研发效率。

  公司销售并非传统的单一销售产品的模式,还要为客户提供电磁屏蔽、导热、防护功能、基站天线应用解决方案,因此需要销售人员在方案应用期间就使用效果和问题不断与客户进行沟通,将相关信息反馈给公司技术人员,以便对技术解决方案进行完善。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公司将加强营销团队和技术应用部门的合作,成立项目组,提升行业统筹能力以及营销方案、思路的引导。加强研发部门、市场部门、采购部门的内部沟通与合作,使得研发人员深入了解客户的当前需求和最新动态;通过与上下游企业的业务人员和研发人员的接触互动,分析整个产业链的变动情况和发展趋势及时调整产品和技术的研发方向,占领市场先机。公司将深入研究客户应用,优化布局适销的产品线,完善电磁屏蔽及导热的整体解决方案,实施大客户策略,为客户提供“随需而动”的个性应用服务。

  公司秉承竞争性、公平性和激励性的原则,不断规范公司员工薪酬管理工作,为保证优秀人才及核心员工的稳定性,不断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公司完善了组织绩效考核体系,推行以结果为导向的经理人机制,确保公司战略目标、经营管理目标的层层分解和实现,不断增强企业凝聚力。公司建立了职业化经营管理团队,由行业内的技术人才、营销人才和各类管理人才组成。公司拥有强大的技术研发团队,主要的研发技术人员具有丰富的行业经验,能及时把握行业技术发展方向和产品市场需求的变化,为公司研发能力的持续提升奠定了基础。

  公司是国内领先的电磁屏蔽及热管理解决方案供应商,主要从事电磁屏蔽材料及器件、热管理材料及器件细分行业,主要从事电磁屏蔽材料及器件、导热材料及器件、基站天线及相关器件、充电产品、防护功能器件及其它材料和器件的研发、设计、生产与销售,产品与主要下游应用领域息息相关,主要涵盖网络通信、数据中心、服务器、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光伏储能、医疗及家用电器等领域。伴随数字经济的发展,下游消费电子等市场的持续发展以及新能源汽车、5G通讯、光伏及储能等新兴产业市场需求快速爆发,推动公司所处行业的持续发展。

  公司作为国内电磁屏蔽、热管理领域的领先企业,拥有电磁屏蔽材料及器件、导热材料及器件生产的先进技术,产品线齐全、质量稳定、可靠性高、能够为客户提供电磁屏蔽、导热应用及相关通信业务的解决方案,拥有多年的精密模切、精密冲压和精密注塑经验,及全球供货和本地化服务能力。未来公司将继续强化竞争力优势,增强核心竞争力,继续拓宽相关领域产品线、上下游应用领域和范围,不断完善和丰富公司产品结构,在实现用户新增需求的同时,进一步深化与客户的合作关系,提升公司整体解决方案的服务能力,力争实现公司高速、稳定、可持续的发展。

  未来,在国家政策鼓励和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公司将继续聚焦电子屏蔽及热管理解决方案领域,在持续深耕通讯设备及消费电子市场领域的同时,把握新能源汽车、储能以及光伏逆变器等领域的发展机遇,增强研发实力及创新水平,完善和丰富公司相关产品结构,持续开拓相关市场领域及上下游应用范围,不断提升公司市场地位及竞争能力,优化产能布局,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加大人才引进和培训的力度,扩张销售网络,开拓新的市场和客户,并抓住行业发展机遇,积极开展资本运作和规模扩张,快速提升公司的综合竞争能力和创新发展水平。保持公司持续的竞争优势,实现收入和利税双增长,为股东和社会创造价值。

  2024年公司将围绕“创新进取”的经营方针,全面推动管理创新、产品创新及技术创新,提升公司应对新环境、新业务的竞争能力,保持公司营收及利润的稳定增长。为实现公司全年各项经营指标,经营管理团队将重点推动以下工作:

  公司将围绕未来三年业务及产品发展的策略规划,聚焦在热管理及屏蔽解决方案方向,持续开发液冷散热模组、3D-VC散热模组、微泵液冷、超薄VC、柔性VC、轴流风扇、微型风扇、高性能导热材料和高性能屏蔽材料等产品及相关解决方案,并积极寻求与高等院校等专业机构的联合开发及合作,提升新材料、新工艺及新技术研究的前沿突破能力。继续加大研发人才及设备资源投入,加快材料及工艺技术的开发创新,在更好服务于我们客户的真实需求的同时,稳固并提升公司在热管理及屏蔽解决方案领域的品牌及领先优势。

  随着AI服务器及AI终端等市场需求增长迅速,对热管理及电磁屏蔽功能的需求也大规模增加,公司将继续加快布局及深挖热管理及电磁屏蔽解决应用方案的客户及业务布局,进一步提升公司市场占有率。

  公司将增加海外业务销售、工程等服务人员,继续加大欧美及日韩等海外业务开拓力度。同时,受海外客户全球供应链策略的调整,部分生产能力将逐步往越南、泰国等东南亚国家进行生产布局。公司在越南的生产基地已在报告期内完成前期产能建设,2024年将继续落实越南生产基地海外客户认证及投扩产计划,以满足客户一直增长的海外生产需求。

  2024年公司继续抓住新能源汽车及光伏、储能发展的机遇,继续开拓公司产品应用空间,提升市场占有率。同时,公司也将继续加大布局开拓医疗市场及业务,积极开发新兴医疗客户并将公司丰富产品线推广应用于医疗产品领域。公司将不断挖掘新产品及新业务机会,开拓优质头部及潜力新客户,积极寻求新的业务增长点。

  2024年是公司站在迈向下一个 30年发展的新起点,公司未来的战略发展规划及目标“致力于把公司打造成为电磁屏蔽及热管理解决方案的世界一流企业”。面向未来发展及提升组织管理能力的需求,公司2024年将推动不同层面变革及优化,提升公司组织及流程效率及有效性。公司也将重新梳理和整合公司业务结构,继续加强内部管理,对亏损的非战略发展业务及时采取收缩、关停等措施,实现降本增效,资源倾向战略发展及利润支撑业务,努力提升上市公司发展质量。

  持续推动采购集采降本,优化采购与研发、事业部联合降本等机制,全力实现全年采购降本目标。推动CIP项目精准落地,多领域开展精益降本活动,控制费用支出,提升收益。

  优化人才结构,制定公司管理人员年轻化年度指标,遵循新聘人员整体素质水平提升原则,持续推动应届生“3年6阶段”储备骨干培养制度。依据公司业务发展需求,落实人才盘点,吸引行业高端技术及管理人才,建立健康多层次的人才结构。

  加强完善公司审计监察制度,强内控,促合规。推动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检查评估内部控制有效性,完善管理,保障企业经营目标的达成。以合规审计为核心,风险为导向,有针对性的开展事后审计,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推动事中控制、事前预防的完善。

  2024年公司继续推进碳中和,碳排放达标相关节能优化工作,设定并管理全年科学碳目标。加强并统一规范“环安”等工业合规化管理工作,确保相关指标达标合规,为公司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公司将持续加强公司智能化生产、智能化检测及智能化管理方面的投入,提升生产及运行效率。强化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安全管理软硬件能力,确保数据安全零事故。2024年将推进落实 HRM、采购数字化管理、费控管理等系统上线,启动ERP系统项目选型及实施落地。

  根据《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工作指引》落实与监管要求,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工作至关重要。在未来的发展中,公司将加强对投资者的沟通和交流,及时公布公司的财务信息和业务情况,让投资者能够更好地了解公司的运营状况和未来发展计划,增强投资者的信心和认同度。

  重回3100点,“牛市旗手”携手地产股猛攻!一纸公告砸跌停,无人机大牛股实控人禁入市场5年!多只海外机构调研股一季度净利润翻倍

  阜博集团早盘涨超5% AI语料价值不断的提高 版权保护及变现行业前景向好

  中关村管委会张宇蕾:对承担重大任务的独角兽企业给予不超过1亿元的资金支持

  国家能源局:将不断完善新型储能政策体系,支撑新型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已有139家主力机构披露2023-12-31报告期持股数据,持仓量总计6659.42万股,占流通A股17.24%

  近期的平均成本为15.05元。空头行情中,目前反弹趋势有所减缓,投资者可适当关注。该公司运营状况良好,多数机构认为该股长期投资价值较高。

  限售解禁:解禁47.4万股(预计值),占总股本比例0.08%,股份类型:股权激励限售股份。(本次数据根据公告推理而来,实际情况以上市公司公告为准)

  限售解禁:解禁47.4万股(预计值),占总股本比例0.08%,股份类型:股权激励限售股份。(本次数据根据公告推理而来,真实的情况以上市公司公告为准)

  投资者关系关于同花顺软件下载法律声明运营许可联系我们友情链接招聘英才使用者真实的体验计划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90237